王氏

  1. 百家姓百家姓_百家姓全文_百家姓大全
请输入您的姓氏:
 

王氏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v,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v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v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近期查询历史: 赵氏 赵氏 赵氏 赵氏 赵氏 赵氏 赵氏 钱氏 钱氏 钱氏 钱氏 孙氏 孙氏 孙氏 孙氏 李氏 李氏 李氏 李氏 周氏 周氏 周氏 周氏 周氏 吴氏 吴氏 吴氏 吴氏 郑氏 郑氏 郑氏 郑氏 王氏 王氏 王氏 王氏 王氏 冯氏 冯氏 冯氏 冯氏 陈氏 陈氏 陈氏 陈氏 褚氏 褚氏 褚氏 褚氏 卫氏 卫氏 卫氏 卫氏 蒋氏 蒋氏 蒋氏 蒋氏 沈氏 沈氏 沈氏 沈氏 韩氏 韩氏 韩氏 韩氏 韩氏 杨氏 杨氏 杨氏 杨氏 朱氏 朱氏 朱氏 朱氏 秦氏 秦氏 秦氏 秦氏 尤氏 尤氏 尤氏 尤氏 赵氏 景氏 钱氏 许氏 许氏 许氏 许氏 许氏 何氏 何氏 何氏 何氏 吕氏 吕氏 吕氏 吕氏 吕氏 施氏 施氏 施氏 施氏 施氏 张氏 张氏 张氏 张氏 张氏 孔氏 孔氏 孔氏 孔氏 曹氏 曹氏 曹氏 曹氏 严氏 严氏 严氏 严氏 华氏 华氏 华氏 华氏 金氏 金氏 金氏 金氏 魏氏 魏氏 魏氏 魏氏 陶氏 陶氏 陶氏 陶氏 姜氏 姜氏 姜氏 姜氏 姜氏 戚氏 戚氏 戚氏 戚氏 谢氏 谢氏 谢氏 谢氏 邹氏 邹氏 邹氏 邹氏 喻氏 喻氏 喻氏 喻氏 柏氏 柏氏 柏氏 柏氏 水氏 水氏 水氏 水氏 水氏 窦氏 窦氏 窦氏 窦氏 章氏 章氏 章氏 章氏 章氏 云氏 云氏 云氏 云氏 云氏 苏氏 苏氏 苏氏 苏氏 潘氏 潘氏 潘氏 潘氏 潘氏 葛氏 葛氏 葛氏 葛氏 葛氏 奚氏 奚氏 奚氏 奚氏 范氏 范氏 范氏 范氏 彭氏 彭氏 彭氏 彭氏 郎氏 郎氏 郎氏 郎氏 郎氏 鲁氏 鲁氏 鲁氏 鲁氏 李氏 韦氏 韦氏 韦氏 韦氏 韦氏 昌氏 昌氏 昌氏 昌氏 昌氏 马氏 马氏 马氏 马氏 苗氏 苗氏 苗氏 苗氏 凤氏 凤氏 凤氏 凤氏 花氏 花氏 花氏 花氏 方氏 方氏 方氏 方氏 方氏 俞氏 俞氏 俞氏 俞氏 任氏 任氏 任氏 任氏 袁氏 袁氏 袁氏 袁氏 柳氏 柳氏 柳氏 柳氏 柳氏 酆氏 酆氏 酆氏 酆氏 鲍氏 鲍氏 鲍氏 鲍氏 史氏 史氏 史氏 史氏 史氏 唐氏 唐氏 唐氏 唐氏 费氏 费氏 费氏 费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廉氏 岑氏 岑氏 岑氏 岑氏 薛氏 薛氏 薛氏 薛氏 雷氏 雷氏 雷氏 雷氏 贺氏 贺氏 贺氏 贺氏 倪氏 倪氏 倪氏 倪氏 汤氏 汤氏 汤氏 汤氏 汤氏 滕氏 滕氏 滕氏 滕氏 滕氏 殷氏 殷氏 殷氏 殷氏 殷氏 罗氏 罗氏 罗氏 罗氏 毕氏 毕氏 毕氏 毕氏 郝氏 郝氏 郝氏 郝氏 邬氏 邬氏 邬氏 邬氏 安氏 安氏 安氏 安氏 常氏 常氏 常氏 常氏 乐氏 乐氏 乐氏 乐氏 于氏 于氏 于氏 于氏 时氏 时氏 时氏 时氏 时氏 傅氏 傅氏 傅氏 傅氏 皮氏 皮氏 皮氏 皮氏 卞氏 卞氏 卞氏 卞氏 齐氏 齐氏 齐氏 齐氏 康氏 康氏 康氏 康氏 伍氏 伍氏 伍氏 伍氏 余氏 余氏 余氏 余氏 元氏 元氏 元氏 元氏 卜氏 卜氏 卜氏 卜氏 卜氏 顾氏 顾氏 顾氏 顾氏 孟氏 孟氏 孟氏 孟氏 邵氏 湛氏 汪氏 汪氏 汪氏 祁氏 祁氏 狄氏 米氏 伏氏 宋氏 茅氏 梁氏 梁氏 杜氏 江氏 江氏 支氏 应氏 贲氏 洪氏 包氏 左氏 吉氏 吉氏 龚氏 龚氏 龚氏 羊氏 曲氏 羿氏 糜氏 松氏 乌氏 山氏 全氏 仲氏 戎氏 祖氏 景氏 黎氏 宿氏 蒲氏 鄂氏 屠氏 池氏 苍氏 桂氏 濮氏 牛氏 寿氏 通氏 扈氏 冀氏 别氏 瞿氏 阎氏 充氏 居氏 弘氏 国氏 广氏 沃氏 隆氏 巩氏 融氏 辛氏 空氏 空氏 曾氏 丰氏 关氏 荆氏 游氏 权氏 盖氏 盖氏 益氏 司马氏 上官氏 欧阳氏 淳于氏 慕容氏 司空氏 司空氏 司空氏 子车氏 归氏 羊舌氏 岳氏 东门氏 西门氏 佘氏 赏氏 谯氏 冯氏 (每小时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