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把社保缴费年限和工龄混淆,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社保工龄这一概念。实际上:工龄和社保缴费年限是两码事。在各省市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为了方便计算养老金,通常把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年限的核算依据,在这一时期,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在各省市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后,养老金的计算主要以实际缴费年限为准,此时工龄对养老金没有任何影响。

工龄是如何计算的,工龄的作用有哪些?

工龄是一名职工在企业工作起止时间的差额,工龄的长短标志着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名职工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年限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如果一名职工失业了,则无法计算工龄。工龄的主要作用有:

1.对于建立社保缴费制度以前的工龄,可以作为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证明。对于早期参加工作的人员、知青和参军经历的人员,需要在退休前进行工龄认定,从而作为核算视同缴费年限的依据,否则,这一时期的视同缴费年限将白白浪费。

2.工龄作为职工带薪年假的核算依据。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工龄是核算经济补偿金的重要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工龄是职工职务晋升和职称考评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国企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工龄是一个人职务晋升的硬性要求,必须具备相应岗位的工作经验,符合工作年限要求,方可列为晋升对象;其次,在个人参加工程师、经济师等职称,或者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的报补考过程中,都需要工作年限作为依据。否则,既无法晋升,也无法报考各类职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