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一词始见于三国时期,因《易经》中“九九”两阳数相重,故名“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在唐代,唐德宗在位时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重阳节开始成为正式节日。中国民间素有在重阳节登高、祭祖及祈求丰收等习俗。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意义有敬老、敬祖以及感恩等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除了祭祖的意义外,重阳节还代表着思念、团聚,现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重阳节期间,民间会举行各种活动,比如登高、祭祖,佩茱萸、簪菊、赏菊、饮菊花酒,放风筝,食重阳糕,尊老敬老等。 重阳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