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不可轻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容易发生的疾病,可见于50%以上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皮肤、粘膜、巩膜等组织不同程度发黄,容易出现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巩膜等部位,甚至口腔粘膜也可能轻度发黄。根据血液中胆红素的水平,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最严重的发展结果是核黄疸。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是指胆红素通过血液和脑屏障进入大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核团黄染的疾病。核黄疸新生儿早期会出现嗜睡、厌奶、尖叫、易怒、抽搐等症状,甚至后期可能死亡。即使是幸存者也经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牙齿发育不良、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等。
核黄疸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牙齿发育不良、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等。因此,一旦新生儿发现病理性黄疸,应尽快治疗。